李河君的“薄膜電池夢”
“我相信薄膜(太陽能電池)的價格能做到0.3美元、0.2美元,大家相信嗎?”在第六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,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這樣反問大家,一如既往的自信。
盡管全球最大的薄膜電池廠商First Solar的薄膜光伏組件成本尚未突破0.7美元/瓦,日本Solar—Frontier公司的銅銦鎵曬電池量產后的成本也只不過控制在0.5美元/瓦以下,但誰又敢說,曾經創(chuàng)下多個奇跡的李河君此刻是在天方夜譚?更何況,新能源產業(yè)從不缺乏奇跡。
下注薄膜電池
“2003年,他中標了一個風電項目,打破了風電是高價能源的神話。2008-2010年,大家都看好晶體硅電池,一大批薄膜電池大佬退出市場,他卻逆勢而上,做薄膜電池?!痹谥袊Y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(yè)委員會主任李俊峰眼中,李河君是新能源行業(yè)里的傳奇人物。
“漢能已經是最大的私營水利發(fā)電公司,為什么我還要冒這么大的風險干(薄膜電池)?企業(yè)家的想法,你們有時會覺得可笑。”用李河君的話說,去年晶體硅電池價格的大幅下降嚇壞了很多大企業(yè),嚇死了很多中小企業(yè),原因很簡單,沒有系統策劃,盲目跟風。
他這樣闡述自己看好薄膜電池的理由和信心?!拔磥砦宓绞?,晶體硅電池和薄膜電池一定會并存,因為市場太大了,完全開足馬力干也做不完那么多,所以沒有大的競爭問題,這是我的總體判斷?!?/span>
根據漢能的測算,當薄膜電池轉化率達到12%、多晶硅電池轉化率達到17%~18%時,兩者的競爭力是一樣的。因為多晶硅電池17%~18%的轉化率,到了組件環(huán)節(jié),就只剩下14%~15%。
“當漢能做到12%轉化率的時候,成本有可能在0.4美元左右,而12%的轉化率對薄膜電池企業(yè)來說,并不是很難的事。但是,多晶硅電池要做到0.4美元以下,談何容易?”李河君說。
由此,他認為,雖然薄膜電池產業(yè)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很多,但是前景比晶體硅電池產業(yè)更好。事實上,有一組數據已經暫時佐證了這個觀點,即薄膜電池的市場份額已經從三年前的5%擴大到目前的25%。
李河君并不孤單。由于晶體硅電池產量過大,企業(yè)生產單一產品的風險也越來越大,為了規(guī)避風險,不少傳統晶體硅電池廠商都在關注薄膜電池,比如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楊立友。
此外,就在截稿前,第3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(jié)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傳來消息,恒基偉業(yè)擬投資66億元在偃師市建設年產1000兆瓦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項目。項目建成后,可實現年產值10億美元。
“所有預測都是保守的”
“8年前,我要做比葛洲壩還大的漢能水壩,你不信,我干成了,現在做薄膜電池,你們還不信?等著看吧?!崩詈泳f,光伏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往往超乎想象,因為這屬于高科技產業(yè)。
正如恒基偉業(yè)董事長張征宇所言,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對當年光伏產業(yè)發(fā)展狀況的預測,但最終事實證明,所有的預測都是保守的。
比如,2009年初,市場預測當年全球光伏產業(yè)新增裝機量將會比2008年萎縮,結果年末裝機量較2008年增長12%。2011年初,市場預測當年裝機量在21吉瓦左右,結果年末裝機量高達28吉瓦。
連國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王勃華也忍不住感慨:“主要機構均預測今年的裝機在30吉瓦左右,但年末的裝機量也可能會給大家?guī)眢@喜!”
不過,即便如李河君所述“市場太大、晶體硅電池和薄膜電池不存在大競爭”,資金和技術問題仍是薄膜電池廠商難以回避的兩個坎。
據報道,一條薄膜電池生產線價格是晶體硅電池的3倍左右,配套設施價格也在晶體硅電池數倍以上。李河君自己也不否認,“做薄膜電池需要的銀子太多,很多人干不了,這是事實?!?/span>
另外,在技術方面,雖然薄膜電池的理論效率很可觀,實驗室轉化效率也不斷刷高,但目前產業(yè)效率依然遠不及晶體硅電池。據王勃華介紹,目前中國大陸的薄膜電池幾乎均為硅基薄膜電池,而在全球范圍內,硅基薄膜電池轉化效率最高可達10%。